其實,在整理慈濟園區的資料時,我就認為慈濟內湖園區應該要蓋滯洪池。因為內湖地區的排水主要都是會排入大湖。舉2006年通車的東區聯外道路來說,

image

由於這條聯外道路剛好從慈濟內湖園區南基地旁邊的山穿過,慈濟當時是有派人提出質疑。這篇文章<原來這叫「文化習氣」>中寫道: http://ecology.org.tw/epaper/view.php?id=180

--------

2003 年市府在慈濟基地南側變更「台北市東湖地區聯外山區道路新築工程」保護區時,慈濟曾以陳情人的身份提出質疑:「興闢道路將嚴重破壤大湖地區之山林地形地貌與自然生態環境、破壤水土保持與土地下水資源等自然環境,影響環境景觀,明顯違背自然生態保育。 」

-------

慈濟的力量,好像也還好嘛(攤手)...而當時蓋的滯洪沉砂池也是排入大湖。

 

image

自2010年我第一次整理資料的時候,網路上就有許多人對這塊地有不同用途的建議,我試著分析一下供各位參考。

第一就是挖成大湖的一部分。關於這點我必須說,請考慮一下捷運的存在。要完成這點,勢必通過現有捷運的路線,內湖線剛好是高架捷運,若有水流在捷運下流動,很明顯會增加內湖捷運安全性的風險。

第二就是植樹,植樹當然很好,但樹木雖然有涵水功能,卻不易掌握。此外,大樹有枯枝,小樹也會有落葉。對排水系統是否容易造成阻塞,也是要考慮的重點。由於現在這塊地上都是柏油,要弄成可以種樹也需要經費,當然日後維護也是需要一筆費用。

第三就是水保公園。這塊地有4.4公頃的地方都是平地,其實看不太出來哪裡是好教材,不如到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去參觀。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沿線除了設計上的介紹之外,上游還有土石流防護措施,說實在教育意義比這裡大多了。

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,在2014年還代表臺灣參加世界不動產聯合會(FIABCI)舉辦之全球卓越建設奬(FIABCI Prix d’Excellence Awards),榮獲銀獎殊榮,全球卓越建設獎被喻為建築界的奧斯卡金像獎,其得獎作品必須在設計、規劃、施工,以及在環境評估與社區利益等有出眾的表現。頒獎典禮於2014年5月21日於歐洲盧森堡舉行。

 

如果要建也是可以,要準備建造費用與管理費用。

但植樹與水保公園,因為後面有山,有一個潛在性的隱憂,就是容易成為治安的死角。下圖截自Google街景服務,地點是內湖園區的南基地,據說以前是福祿貝爾幼稚園。

image

放大中間 建築物來看。

image

台灣有幼稚園是這樣的裝飾嗎?

最後談到滯洪池。首先要問的是,現在大湖滯洪量為多少?
---------

2007/06/14 第一次討論會議

<水利處> 經委託中華顧問研究顯示大湖滯洪量約11萬立方公尺、另大溝溪流域所做新的調洪池其滯洪量約12 萬立方公尺

---------

這樣才會有後續的模擬,看滯洪池對大湖有多少助益。這點也在會議中討論過了。

--------------

2007/07/13 第二次討論會議

<水利處> 另有關規劃書附件三「台灣大學水工模擬分析報告」 P7中指出:「滯洪池之設置可降低大湖水位約3cm,因此對大湖排水系統有正面的幫助」乙事,基於排洪安全,設置滯洪池確實可減輕瞬間洪峰對下游排水系統之負載。
滯洪池需求容積計算經開發單位依相關規範取保守值計算所得結果,基地內滯洪需求容積為1,092.4m3,基地外(增加部份)滯洪需求容積為 9,310.4m3。

<建設局> 查開發單位擬具之水土保持規劃書(配合都市計畫變更階段),係依據「水土保持法」及「臺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」之規定,經計算比較後取保守值估計需求量體,依規範要求本案滯洪沉砂量體須約1312.7 立方公尺(北側基地 752 立方公尺、南側基地 560.7立方公尺),惟因區外上游集水區面積大,考量緩和對大湖之衝擊,水利工程處(前養工處)曾提出要求本案基地須規劃收納上游集水區之滯洪沉砂量體,並且流量調節須由 10 年降雨頻率流量調至 5 年降雨頻率流量,故本案被要求增加滯洪沉砂量體約12310.3 立方尺(北側基地11636.6立方公尺、南側基地1580.7-907(東湖聯外山區道路之滯洪沉砂池提供之量體)=673.7立方公尺)。

---------

沒錯,10 年降雨頻率流量是大於 5 年降雨頻率流量,但所謂流量調節,是指流出滯洪池的水量,越小表示滯洪池要越大,因此這裡滯洪沉砂量體是增加。

所以在模擬中,滯洪池可降低大湖水面約 3cm,因此滯洪池是項好的選擇。當然慈濟也有被糾正的地方。

-------------

2010/09/28 第三次討論會議

<水利處> 簡報中所述及「水土保持規劃依據」部分,因「台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基地規劃設計技術規範」已廢止,建議予以修正為新適用的法規。

--------------

滯洪池跟所有上述的選項一樣,也要有興建費用與管理費用,當然,也有安全性的問題。

柯市長曾經提過要換地,沒錯,慈濟的志工大樓蓋在哪裡都可以,但這裡的滯洪池,就沒了。如果讓慈濟蓋滯洪池,順便讓慈濟幫忙照顧滯洪池,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選擇。

所以這就可以解釋這篇報導 慈濟內湖保護區變更 爭議太大未過關 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61655,中提到的:『本計畫是由台北市政府提主要計畫變更』

image

我很佩服這個決定,因為多的經費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,畢竟,台北市內不是只有內湖會淹水。 

其實,看起來好像都沒有當地的公部門人員出來說話,這裡罕見的有一段影片,是前內湖區區長張金鎮先生,他在2012年12/29說明會上發表了這段談話。他曾經於民國97(2008)年7月至102(2013)年3月止,連續15年擔任內湖區區長。影片中簡單說就是,整個內湖淹水問題,應該由政府承擔,利用公有地來解決淹水問題,而不應該要慈濟承擔。

http://youtu.be/ps9Gz5mMBtw

而張先生在影片 5分鐘時提到的游泳池,在這裡。

image

 

不過,到底最後如何發展?誰知道呢?畢竟內湖蓋捷運的時候也討論了很久,這就要看因緣了。

【舊文】

1.【筆記】慈濟內湖中心相關討論(上) ~http://leoliao.pixnet.net/blog/post/26105424
2.【筆記】慈濟內湖中心相關討論(下) ~http://leoliao.pixnet.net/blog/post/26237611  

3. 【筆記】慈濟內湖中心相關討論-會議記錄整理~http://leoliao.pixnet.net/blog/post/26117851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慈濟內湖園區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o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